坚定文化自信,守护传统文化,理性看待洋节,就从你我做起!
发布时间:2023-12-22 08:29:34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自己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最根本的还有一个文化自信”。

那么,何谓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洋节




“洋节”,顾名思义,就是欧美等西方国家的节日。“洋节”主要有:2月14日的情人节,4月1 日的愚人节,10月31日的万圣节,12月25日圣诞节等。近年来,“洋节”在商家们的热捧之下成为了促销热卖的噱头,但其实很多人并不了解这些节日本身所蕴含的文化内涵。




国家方案




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

在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政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文件中明确要求,“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新的节日习俗。”


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图片


图片

传统节日

图片
图片

于国家而言,节日是文化和历史的一部分,是表达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必然选择,是增加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载体;于个人而言,节日是调节和转换心情的重要途径,也是增进家庭和睦、提高幸福指数的一种方式。

中国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龙抬头、社日节(农历二月初二);上巳节(农历三月初三) ;寒食节(冬至后的105或106天);清明节(公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中元节(农历七月十五);中秋节(农历八月十五);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下元节(农历十月十五);冬至节(公历12月21~23日);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 等。


另外,二十四节气当中,如:清明、冬至等,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

我国传统节日留存着华夏民族独特的文化记忆,凝聚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文化心理、生活方式和审美旨趣。在传统节庆里,元宵观灯、中秋赏月、鞭炮迎春等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就是要竭力渲染和尽力营造合家团圆、普天同庆的精神文化氛围,这是历代先人们遗留下来宝贵的文化产物。

重视并传承中国的传统节日,当代大学生势在必行!




倡议



在此我们向大家提出以下倡议:

1、坚持文化自信心,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向身边的亲人及朋友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做传统文化的践行者、传播者。

2、理性思考,理性地看待西方节日,不盲目仿效,不跟风、不媚外、杜绝不理性消费。

3、坚持以身作则,积极争当表率,努力成为恪守中华传统文化的典范,带头实施中国传统节日振兴工程,丰富传统节日文化内涵,树立良好大学生形象。